导读:黑土地告急 事关14亿人的饭碗 具体情况是什么?杨海军是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胜利村的种植大户,他所在的农民合作社有600多亩地,地里的土壤拥有厚厚的黑色表层,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之一。杨海军知道,黑土地在退化。
立法加快推进
自2021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启动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程序。202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级人大等征求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公布草案全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而黑土地保护者对黑土地保护法呼吁已久。在张兴义看来,真正做到保护黑土地,要通过法律来解决一些瓶颈的问题。“实施黑土地保护,有些措施必须在耕地中开展,占用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受法律保护,承包者如果不同意在耕地里采取这些保护措施,难度也很大,所以这导致国家或者省里给一些县市拨钱完成黑土地保护任务时,县里不敢接,怕完成不了。”张兴义认为,一部黑土地保护法能够破解这些难题。
实际上,在耕地保护方面,国家已经先后颁布《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而在黑土地保护方面,也有几部地方性法规出台。2018年,吉林省制定《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黑土地保护的法规,2021年12月,黑龙江省《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正式通过。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政协副主席郭乃硕曾多次建议制定黑土地保护法。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郭乃硕曾表示,目前我国尚未从国家层面制定黑土地保护专项法律,现有与黑土地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大都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中,一些涉及黑土地保护的核心问题,比如黑土地的定义等,由于缺少立法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郭乃硕建议从国家层面规范黑土地保护工作的相关概念、制度、技术措施,以专项立法的形式,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法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对于黑土地保护法草案二审稿,在汪景宽看来,仍有可以调整的内容。首先是黑土地的概念应该更明确,“现在草案里第二条写的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区域范围内’,相对模糊,我觉得应该把范围写清楚,我建议是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即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区域内。”汪景宽认为,如果区域没有划分清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且全域保护东北黑土地才能实现立法目标。
张兴义则认为,现在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整体的约束性还不够,“比较软,”例如第三十条规定“农业生产经营者未尽到黑土地保护义务,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可以不予发放耕地保护相关补贴。”张兴义说,如果只是不发放相关补贴,是不足够的,应该有收回承包权等更刚性的措施。
在汪景宽看来,国家还应该增加对东北的支持力度。黑土地的保护带有公益属性,长期投入才能看到效果。汪景宽认为,如果不给当地政府支持,保证粮食生产所失去的发展机会没有得到补偿,那么黑土地保护也很难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