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ICU床位。
香港就吃了医疗资源短缺的亏,香港重症医学床位为7.1张/10万人,在疫情集中爆发阶段,医院病床占用率一度超过100%,产生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而韩国拥有ICU床位数达10.6张/10万人,在疫情高峰期(3月31日左右)ICU病人数共1315人(约25.1例/每百万人)的情况下,也能基本覆盖高峰期的需求。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大陆的ICU病床数介于两者之间,接近10张/10万人。虽然与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相距甚远,但纵向来看已经增长迅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锡玲等人发表的论文《我国医院卫生资源短期配置情况预测》指出,2021年,中国每10万常住人口综合ICU床位数为4.37张。仅仅一年时间,我国的ICU病床数增长了129%左右。一位重症医学科医生透露,ICU的迅速增长来自一些地区建设的平战结合医院和增加的备用ICU床位。
在重症最高峰来临前的窗口期,各地医院还在进一步进行改造和储备工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在将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风湿免疫科等日常慢病管理的病房合并,腾出一部分病房的空间改造成临时ICU,拓展医院在急危重症方面的空间。武汉某医院基本不看平诊了,着力收治新冠患者,增加仪器设备的储备。
ICU床位之
外,医护人员是更关键的资源。
在经历过2020年武汉疫情的徐明看来,增加设备和病床改造是比较简单的,医护人员才是最关键的资源,也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的。
一个重症病床需要匹配0.8位医生,2-3位护士。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也就是说,实际中国重症医生人数与床位数比约0.58: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比约1.59:1。
2020年武汉疫情的重症率最高曾达到38%,之后在二月底降至18%。按理说经历过武汉疫情的医院对于大规模重症治疗有所经验,但徐明表示,现在的情况跟2020年的时候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2020年的新冠病毒毒性更强,但社会传播面没有这么广,重症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没有这么高。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也比较少,所以医疗资源是比较完整的,能够尽量做到应收尽收。
而现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更加棘手,医护人员大量感染让本就不足的床医比和床护比雪上加霜。“这周内百分之八十的医护人员能够复工,收治能力会恢复一些,但即使把复工的医护人员都算上,依然是不够的。我们只能不断想办法,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徐明说。
如果计入“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和“可转换ICU”护士17.77万人,或许可以乐观一点。
另外,为了增加医务力量的储备,国家卫健委还要求对其他专科ICU的医务人员,重点是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综合ICU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训,作为重症医学专业队伍的补充。
在北京,医护力量的恢复刚刚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
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例,在更早的一周前,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数量锐减,“正常有大概10个医生和护士接诊,后来只剩下3个医生日夜颠倒,现在快恢复了一多半。”而当时
因为大批医生感染新冠病毒,呼吸科直接关停了几天。现在呼吸科的十多个诊室,已经有
三四个医生正常接诊。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医护工作者,在感染新冠康复后逐渐回归。
而在北京之外的诸多地区,医护力量的缺口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近日,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已派出重症救治团队赴京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位一线医生对此表示不解。“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很关键的,不能轻易抽调。北京已经是资源最多的城市了。”
-05-
为减少重症,亟需增大抗病毒口服药用量
要缓解医院抢救室的压力,需要多种途径一起努力。
其一,是压平感染曲线,降低单位时间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量。
多位专家公开表示,希望把高峰期拉平拉长,让新冠疫情在高位流行一段时间。拉平曲线的用意是减缓疫情传播速度,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
但目前看来已很难做到,疫情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感染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在《财经》年会上预判,今年冬天的流行曲线会是“一波三折”:从12月中旬到明年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以全国大中城市为主。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春运前的流动引发第二波疫情。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务工人员返岗返工引发第三波疫情。
另一个重要、急需采用的措施,是增大新冠抗病毒口服药的储备和使用。
新冠抗病毒口服药的作用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从而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如果有高危因素的人在感染早期(通常为5天内)及时服用这种药物,能够降低重症发生的几率,那么,需要进医院抢救室的感染者就会减少很多。
国际上最常用的这类药,是辉瑞的Paxlovid与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在多个国家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在感染之初、症状还很轻的时候,就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从而减少需要求助急救资源的概率。
在中国大陆,默沙东的Molnupiravir暂未获批,辉瑞的Paxlovid已获批上市。
作为世卫组织认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Paxlovid在适用人群内应该得到充分利用,以减少医疗系统的负担。
今年上半年,东亚多地开始进入奥密克戎感染高峰。有5千多万人口的韩国,到4月下旬已接收了约62.4万份Paxlovid。有2300多万人口的中国台湾地区,在5月初感染高峰前夕,已有27万份Paxlovid进入各医院、药店流通。
中国大陆现有的Paxlovid存量,目前并无公开数据。2022年12月14日,中国医药发布公告,称其与辉瑞签订协议,负责在中国大陆进口和经销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
这也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冬至这天,在中日友好医院的这些患者们,还无法开到Paxlovid。呼吸科的医生表示:“如果自己有这个药,需要在病发5天内吃,超过5天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最新流传的一则消息是,北京的社区卫生中心可能会开出该药物。
“没有消息,就是暂时的好消息。”冬至那晚,陈峰还要继续守夜。在他的身后,还有几十个像他一样的家属,在进一步的消息到来之前,他们抓紧时间躺在座椅上放松片刻、浅浅睡去。
(本文提到的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
标签: 中国最知名呼吸科医院的急救室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