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邻里争吵想在社交平台“曝光”解决?勿越法律红线 具体是怎么回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邻里纠纷却是发生最多的,各种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激化邻里矛盾的导火索。
有时吵嚷两句,调解一下就过去了,可是一旦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随意捏造事实、侮辱、诽谤他人等语言暴力都是违法的,个人在类似微信平台这样的网络空间发表言论也要受到法律约束,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时,应当把未成年人权益放在首位。
通过网络进行监督、维权时,也一定不要越过法律底线以“曝”制“暴”。
同时,法官提醒,虽然隐私强调私密性,但并不意味着在公开场所进行的活动就一定不构成隐私。
如果这些在特定公开场所进行的是仅为一部分人所知悉的活动,一旦后期被大范围公开即会给权利人的人格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亦应当作为隐私予以保护。
因此,网民在发帖时,要注重对他人隐私权的保护。
一旦发现自身权利被侵犯,受害人应注意留存相关证据。
在法院起诉维权时,受害人需要提供原始、真实和完整的可以证明网络平台发布内容的电子证据,且要保证电子证据和其他证据之间存有关联性,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受害人可以将网络平台发布内容记录、拍摄下来并保留原始、客观、真实的信息,也可选择公证或者电子存证的方式固定相关内容。
法官表示,任何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使用“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违法方式进行报复、发泄私愤。
守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就是守护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每个公民肩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标签: 邻里争吵想在社交平台曝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