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京成都广州之外,以石家庄、保定为代表河北多个地市,作为最早松绑的地方,早已在“不声不响”中迈过了这道坎。
02
与之对比,一大波城市才刚刚开始爬坡。
在政策大调整之前疫情相对平稳的上海、深圳、杭州、苏州、青岛、合肥等地,开始直面第一轮感染高峰的冲击,进入“硬抗”阶段。
青岛官方给出了一组值得重视的数据:
目前(12月23日),青岛正处于高峰来临前的快速传播阶段。按照监测数据推测,青岛目前每日新增感染量为49万人-53万人,明后天会在此基础上以10%增速增加。
一个千万级人口大市,每天新增感染50万人乃至更高,哪怕只有0.5%的重症率,对于医疗系统的冲击也都可想而知。
据统计,我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城市,还有数十个500万以上的人口大市,这些城市将会面临更大规模的疫情冲击波。
所幸的是,相比第一阶段的手忙脚乱,如今退烧药“一药难求”的局面开始有所改观,分级诊疗、重症医疗也从一开始忙乱中扭转过来。
我们看到,苏州将许多城市早已废弃的核酸亭变成了发热诊疗站,浙江多地药店开始向市民发放免费退烧药,还有城市重启方舱作为自愿隔离的场所……
不过,在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人口众多的乡村,仍旧是医疗资源、药物储备最为薄弱之地,还没直面最严重的挑战。
虽然曙光在前,但我们还没到真正可以乐观的时候。
03
地铁客流量变化,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各大城市疫情走势的窗口。
我们统计了放开前后各城市的地铁客流量走势:
以12月1日为最初解封日期,12月5日各地陆续取消地铁查验核酸限制,地铁管控正式解除,各地客流量随着疫情波动而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