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毒缺乏客观认识的人、家里有老弱群体的人、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焦虑的情绪在他们之间传递,漫天观点各异的互联网信息也在侵扰内心的平静,不同群体之间如何心理互助?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和睦家医院执业精神科医师徐凯文,他曾近距离观察过新冠感染者的心理;我们还采访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柳少艳,在今年春天上海疫情暴发期间,她曾在方舱医院开展心理救助。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和他们的对话。
“现在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新的情况”
新京报:近段时间,各地出台优化措施,在回归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出现了短期不适应的心理。我们怎么理解当下新出现的一些心理状况?
徐凯文:首先我想说,现在所有这些情况都是以前没遇到过的,不一定有很成熟的应对方法,这是一个基本前提。第二,这场疫情在我看来是一个严重的集体创伤,它打破并改变了人们习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和他人连接的方式。
第三,目前大家的心理和情绪的反应,不仅仅是对于现实情况的反应,也是对三年来积累的各种负面情绪的一个结果。比如说一点都不焦虑分值是0分,崩溃是100分,那疫情前可能我们已经有60分,现在变成80分,是个累积的结果。
在原来已经焦虑水平很高,甚至有一些抑郁倾向的情况下,遭遇新的挑战,新的情况,会出现不适应。我们的反应为什么有的时候比较偏激或者有些反应比较强烈,好像是非理性的,就因为它不仅仅是急性的创伤和应激,也是长期的慢性的创伤和应激。
标签: 心理医生:疫情是严重的集体创伤 核酸减码后如何治愈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