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到1992年,每年六到八个月深入藏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凝结成十几万份数据样本和100多篇论文。这其中《我国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获最佳高原适应性》一文获得世界高原医学界的认可。
14万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
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启动,十几万建设大军集结。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的铁路长度,80%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延伸。
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空气含氧量约为平原地区的60%,因高原低氧而出现的肺水肿、脑水肿会危及生命。为了保障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吴天一受聘成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顾问和高原生理、高原病防治专家组的组长。
吴天一撰写手册普及高原病防治知识,提出“三高三低”的急救处置流程。在他的推动下,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线配置17个制氧站、25个高压氧舱作为生命保障线。
此外,他在高原医学研究所建立大型高低压综合氧舱,这是全球首个可模拟上至高空一万二千米、下至水下30米压力环境的综合氧舱,为高原病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人为控制相关因素、获取实验数据的环境。
建成之初,舱体内各项指标没有确定的标准,需要志愿者进舱调试。
“我是设计师,我进”,吴天一成为第一个进入综合氧舱进行人体实验的人。
实验中,由于气压变化过快,吴天一的耳朵鼓膜被击穿。
凭着不放弃的决心,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的5年中,14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连续高强度作业,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被誉为“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