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一,中国高原医学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因为他的研究和保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14万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他一生致力于高原医学研究,遭受过很多创伤。八旬院士仍每天工作直到老伴没收电脑,如今,85岁的他仍没有停下脚步……
开拓高原医学
“一个也不能落”
吴天一出生在新疆塔吉克族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1951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他与妻子一起参加对朝鲜的医疗援助。1958年,很多内地居民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迁居青海,吴天一和妻子也在其中。八旬院士仍每天工作直到老伴没收电脑。
在这里,作为内科医生的吴天一见到很多高原病患者。“他们非常有激情,报名到青海来,因为不能适应高原缺氧,很多人都撤回去了。这个事情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应该要解决,应该要研究。”八旬院士仍每天工作直到老伴没收电脑。
1964年,吴天一被调到青海果洛的骑兵支队,那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低压缺氧环境对人体的挑战更加凸显。1978年,青海省成立中国第一个高原医学研究的专业机构——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后改为高原医学研究所,吴天一任所长。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95%以上的自然人群进行医学普查,高原医学从0到1的开拓只能从调查开始。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每一个样本的获取都要跋涉很远的距离。调查时需要携带大量医用设备,
吴天一从白求恩那里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形状和马背、牦牛背相匹配的专用药箱“药驮子”,用来装载各种仪器和设备。
高原上的人们居住极其分散,要在一个区域内获取90%以上居民的数据,吴天一有一个原则“一个也不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