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受助于人,同样贡献社会,受捐与捐助,相互激荡为社会蓬勃向善的正能量。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希望工程“大眼睛”主角苏明娟幼年与长大后的样子。图/IC photo
文 |迟道华
31年前,苏明娟的一张“大眼睛”照片,成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希望工程”的招牌面孔。当时,7岁的苏明娟是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
14年前,刘秀祥带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外出求学,令无数网友动容。“为了照顾母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
如今,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以一个共同身份再次亮相在公众视野——党的二十大代表。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两位党代表的故事,是对“奋斗成就梦想”的生动注脚。而他们的人生“逆袭”,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赋予每个普通人更多机遇的写照。他们由受助者转为捐助者、奉献者的故事,更诉说着个人命运、人生价值在时代大潮中展现的韧性和张力。
当年,苏明娟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的乡村生活。她随时面临辍学的风险,因此倍加珍惜读书机会。那只紧握铅笔的手,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透出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
她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国人。希望工程成为当时全社会参与度最为广泛的公益事业,无数人的爱心汇聚,社会各方积极捐助,希望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得到改变。苏明娟也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读完了大学,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积极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