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教资热”回归理性的声音也有很多。
广西新闻网10月8日文章《理性看待“教资”热》指出,毋庸讳言,部分学生考证目标不明确,步入了考证误区。有些人报考教师资格证只是提前做就业备选;也有人盲目跟风,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准确的理解和必要的热情,抱着“考了再说”的态度随便应付;还有发达城市与偏远山区的报考“冷热”不均,以及报考男女比例失衡……一些年轻人固守“考证多多益善”的执念,不仅浪费了个人时间、金钱和精力,对社会公共资源也是一种无谓的消耗,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就业多样性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热”中的功利浮躁,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也影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局。
文章认为,社会各界要理性看待“教资”热,准确把握“教师热”的良好势头,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培育良好师德师风,激发更多真正有志于教育的、有能力的年轻人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青年人则要准确定位,认清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属性与职业要求,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厘清知识与实践、证书与能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打好基础、练好内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持此观点的还有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吕林海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就表示,选择教师职业也要理性。“教师对个人的付出和努力要求很高,选择教师职业意味着要有奉献精神,需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因此,每个人在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之前,要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整体判断,而不是盲目地追逐。”
《中国财经报》10月13日的文章还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教资热”更多发生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优秀大学毕业生仍然缺乏足够吸引力,“教师招考遇冷”现象并未终结。比如,2021年广西桂林中小学教师招聘2289人,最终157个岗位无人报考、45个岗位达不到开考比例,累计比例将近10%。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师冷”,可能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地区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加剧教育不公平。
文章据此认为,社会不能一味关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资热”,还要努力激活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师热”,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农村地区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之中,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为此,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城乡学校教师轮岗等工作还要久久为功、深入推进。
标签: 10年间教资报考人数翻6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