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用户骑行费上调,继年初哈啰骑行卡涨价后,美团骑行卡近日涨幅也达50%。
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向上调整7天畅骑卡由10元调整为15元,30天畅骑卡由25元调整为35元,90天畅骑卡由60元调整为90元。调整的价格与哈啰单车无折扣卡价格持平。
就在今年1月,哈啰单车率先将骑行套餐7天卡涨至15元,30天卡涨至35元。此外,多地单次骑行也已涨价。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次集体价格调整,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企业要市场化发展,进入到深化运营的阶段。
普遍调价
在近日完成调价后,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7天、30天、90天无折扣价分别为15元、35元、90元;滴滴旗下青桔单车分别为10元、25元、75元。
但记者实测发现,用户界面套餐实际购买价格仍与上涨前的折后价保持一致,如在上海地区,平台会赠送红包,抵扣后7天骑行卡价格是6.8元,30天畅骑卡价格仍是18.8元,90天骑行卡为58元。
美团是三家单车企业中定价相对较高的,折扣后,哈罗7天、30天、90天的骑行卡价格分别是7.49元、15.58元和44.46元,青桔则分别是4元、12.5元和39元。
事实上,这不是共享单车第一次涨价。自2016年兴起以来,6年间共享单车已经历多轮价格调整,从最初2016年补贴大战的0.5元/半小时,到补贴结束后的1元-2元时代,如今在多数城市,1.5元/15分钟,4.5元/小时渐成普遍现象。
在收费规则方面,就上海地区而言,目前哈啰单车与美团单车均为15分钟内收费1.5元,此后每15分钟收费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而青桔单车则为15分钟内收费1.5元,此后每10分钟收费1元,相当于1小时收费6.5元。
补贴结束了,开始涨价了。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对比公交出行,骑16分钟共享单车花费2.5元,比2元钱的公交还要贵。
共享单车解决了通勤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前期扩张后,目前拥有大量受众群体,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3亿人,市场规模达320亿元。
共享单车企业为何纷纷涨价?
张毅认为,这次集体调整价格,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9年之前,大家在验证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第二阶段,是共管共治和行业趋向稳定的阶段;第三阶段就进入了企业要市场化发展,进入到深化运营的阶段。
对于企业来说,江湖已定,接下需要考虑盈利,这次调整也预示着企业不再是过去的引流工具,而是全面转向一个适应市场体系的盈利模式。
对此,张毅觉得可以理解,因为一切的经济行为必须要考虑它的市场合理性,由市场来去安排和调配相关的资源。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内已实现三足鼎立,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共享单车订单交易指数,2020 年末青桔与哈啰分别以 42.5%和 37.6%的市占率位列行业前两名,美团单车位列第三,其他单车基本销声匿迹。
市场格局已初定,但截至最新财务数据,这三大企业也没有一家摆脱了亏损。
哈啰招股书显示,3年间企业累计亏损约48亿。截至2020年底,哈啰91%的收入来自共享两轮车服务(自行车与电单车),其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
美团在2018年4月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贡献亏损45.5亿元。美团2021年财报显示,共享单车业务与社区生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全年亏损达384亿。
在滴滴2021年的财报中,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滴滴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全国约220个城市部署了520万辆自行车和200万辆电动自行车。2018、2019年、2020年来自该部分的收入分别为2亿元、15亿元和32亿元。
重资产、重运营的共享单车模式,存在着低毛利、高折旧的问题。在此次涨价中,美团给出的解释是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哈啰此前涨价也提及原因是运维人力投入和产品折旧成本增加,运维和折旧的确是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哈啰出行CEO杨磊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供了一组数据称一辆单车每日运维成本为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是0.6元,一共是0.9元。按照0.9元计算,哈啰每投放10000辆共享单车,每年就要花费约328万元。再加上共享单车经常遇到的丢失、严重损坏等问题,每年成本还会往上攀升。
据共享单车企业财报和招股书,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初始估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至3年。
东兴证券研报分析表示,2019-2020 年间,哈啰单车的营业成本中近一半是折旧成本。2020年哈啰共享单车业务GTV(平台交易总额)约 58亿,而折旧成本就超过 25 亿。
此外,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近两年,包括金属材料、塑胶在内的自行车上游原材料都在涨价,基本上涨15%-20%。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正在从自行车制造企业向下游传导。
丁道师对第一财经表示,共享单车平台是时候回归理性的、商业化的阶段了, 过去多年为了培育市场,补贴用户,企业烧钱价格战,出现了巨额的亏损,现在一方面人口红利见顶,另一方面各种运营成本上升,整个行业逐步回归理性,要回归一个各方利益可以共赢的商业轨道上来。
持续发展 用户体验是关键
据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共享单车平台逐渐开始在提升用户体验、适应城市管理方面实施改善举措。例如,目前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3大平台均已实现免押金骑行,并均对不符合停车规范的行为予以处罚。
1月26日,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会同美团、哈啰、滴滴青桔3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共同签署了《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试行)》,对存在多次违规停放共享单车等不文明行为的用户实施联合限制措施。自4月起,对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进行公示,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骑行环境。
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出行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共享单车规模于2017年实现大幅度增长,用户规模突破2亿人,此后保持稳定态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单车在面对公共交通时并没有价格优势,用户选择共享单车的理由还是作为短途的环保健身代步工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会平衡价格因素,考虑继续付费或选择其他替代方案。因此,对于平台来说,在给共享单车涨价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加强运维管理等方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台为其提供了出行便利,消费者也在使用上爱护车辆,共同构建共享出行环境。
同时,该人士也提到,为解决盈利焦虑,各共享经济企业亟须构建新的增长路径,一方面通过精细化运营降本提效;另外,还可考虑基于海量用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在数据、流量、场景上深耕,寻找新的增长极。
不过,要想用户心甘情愿为涨价埋单,提高服务质量才是根本所在。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共享单车价格的调整,是市场行为,但也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企业能在价格调整后,提高自身服务品质,才能让涨价被认可。
当前共享单车市场已不再是打价格战的时代,未来要比拼的是共享单车平台的服务能力。张毅举例说,可以从解决好共享单车停车难、找车难,根据潮汐规律合理定向投放共享单车等用户常见的难点槽点入手,切实提高用户体验,这才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当务之急。
综合第一财经、经济日报、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