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趣铺娱乐网

数据“富矿”,造福生活

网络整理

【一线讲述】

通过一张电子地图,就能看到城市中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在可能发生拥堵的路口,信号灯与电子路牌自动变换,科学有效地疏导交通;居民出行不需要带卡、买票,只需一个电子ID……这并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真实缩影。

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汇聚了很多新兴技术企业。我们就是其中一家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参与了许多智慧化建设项目。很多市民会问,智慧城市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实际上,它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健康码、行程大数据、导航系统……这些应用都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理念。在一些试点城市,智慧交管、智慧政务等系统已经投入应用,能更好地解决居民身边的难题和痛点。

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阶段,最难的地方是“数据从哪里来”,比如数据收集不完善,不足以支撑较高精准度的内容分析;各个委、办、局掌握的数据量虽然很大,但是条块分割明显,只局限于自身所管辖的领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既需要收集城市中的实时数据,也需要汇集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资源,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例如,我们将城市的实时监测数据汇集于一张可视化图表中,让决策者可以随时了解城市的状况;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我们推出具备自动匹配功能的平台,自动为企业介绍各项政策法规;在民生服务方面,提供公交、地铁、景区等区域的便民服务,并开展市民需要的政务服务。

我们深深感到: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如何创新数据应用方式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广泛的持续转型过程。比起提供单一的服务,更应重视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对于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企业而言,要建立开放、创新、包容的合作思维,与不同类型企业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立足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提出相互补足的解决方案。

而治理者的思维转变更为重要。在一些较早推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区,我们能够明显感知到政府治理思路上的转变,包括服务流程的简化、各部门协作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转变适应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也能更好地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李慧、陆健、马跃华、吴春燕、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杜克成、李则名)

标签: 富矿 数据资源 数据量 应用方式 实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