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布林肯在北约公共论坛上发表不实涉华言论提问。
此前,布林肯又拿出陈词滥调,妄称中国正试图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时,没有使用“美方官员”或是“美方有关人士”的说法,而是对布林肯进行了点名批评:布林肯国务卿有关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如此直白,是中国已经看倦了美国在会晤前的老一套——会晤前操弄议题,抹黑中国,妄图给自己制造心理优势,在会谈中向中国施压。
中国,不吃这一套。
这次会晤的新闻稿中,中方也用一个新句式,戳破了美方的套路:
既然……就应该……
这个句式,点明了美国在处理对华问题上的自相矛盾和言行不一。这种矛盾的症结,中方说得也很清楚了:
美方的世界观、中国观以及中美历史观、利益观、竞争观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提点美国的世界观,放在“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当下再谈,意味深长:
目前,全球许多热点事件的根源,就是某些国家的世界观摆错了——拿零和博弈作世界观的底色,只能让世界陷入乱局。
不改变这样的世界观,也就不会有正确的中美观,美国的“中国恐惧症”,也只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面对自相矛盾的美国,这次会晤,中方又向美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厘清了中美关系的防护与坐标。
一个细节是,中方向美方提出的清单数量,从两份,变成了四份。
去年7月的中美天津会谈,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
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
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此次会晤,中方在这两份清单的基础上,新增了两份:
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
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告诉谭主,新增的涉华法案清单,体现了中方对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动摇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给中美交流与合作带来新障碍的美方一些动作的密切关注。
四份清单中,前三个都是要求美方消除负面因素,旨在为中美关系排雷清障。后一个是推进合作,以增加中美关系的积极因素。
这体现了中方的原则性、建设性。
那份合作清单,同样是一份“考卷”。
美方不是一直在提合作吗,现在有了清单,美方到底有没有合作的意愿,日后对照清单进行比对,一看便知。
对于中方的新要求,美方也做出了新回应——布林肯在会晤中做出“六不”的表示:
不寻求对华打“新冷战”
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
不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
不寻求围堵中国
不支持“台湾独立”
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
保证越多,恰恰说明了中美关系的风险点越来越多。
如果美国觉得处在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已经有往危险方向发展的倾向,那就应该切实履行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坚持正确方向,及时排除路障,打通前行道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就在会晤前一天,拜登专门召集顾问会面,讨论的是削减对华加征关税问题。
目前,拜登仍未就是否撤销部分对中国货品加征的关税作决定。
对华加征关税有害无利,已经是不少美国官员的共识。
据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人支持自由贸易组织”称,到今年4月,对华贸易战已经让美国人多花了1290亿美元。
这些数据,拜登政府并非看不见,但拜登政府在考虑削减对华关税的同时,却还在考虑启动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新的“301调查”。
前白宫官员克莱特·威廉姆斯点明了拜登政府矛盾的心态——既想通过削减对华加征关税降低通胀,又想避免外界批评自己对华软弱。
说白了,美国还是陷在对华政策的死胡同走不出来。
在这次会晤中,中方明确提出,美方还应尽快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停止对中国企业的单边制裁。
什么是中美关系正确的相处之道,前些天的世界和平论坛,专门讨论了“在动荡的世界中稳定中美关系”。会上,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分享了他的朋友——埃文·格温伯的观点:
美国必须重新承诺以基于利益而非意识形态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对华经济政策如此,其他政策,也是如此。
本次会晤,中方新闻稿中还有一句特别的表述,中方还提出了中美在亚太地区良性互动的设想。
标签: 中美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