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健康码不互通的问题,其实也是大势所趋。6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统一了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29日,工信部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公众“喜大普奔”;再往前看,近期亦有不少地区因过度防疫,违反“九不准”被通报。
这些具体而微的举措,皆指向了更精准、更人性化的疫情防控方式。政策的调整,并非放松对防疫的要求,而是用更科学的方式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对于健康码的管理来说,同样需要聆听基层心声,回应公众精准防控的诉求,进行统一的优化管理与使用。
▲5月22日,上海一名乘客在登车时按规定使用手机扫描公交“场所码”。图/新华社
这并不是第一次关于全国互认健康码的讨论。早在2020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今年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又称将进一步推动规范健康码管理,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码卡融合、规范赋码,防止和杜绝地方擅自赋码、“层层加码”等现象。可见,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早在中央计划中。
从现实看,统一管理健康码可能需要协调各地,解决诸多事项,比如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监督问责无配套等问题。这都需要一体统筹,高效解决。
也因此,早日实现健康码全国互认,仍需国家层面拿出决心,快速推动。在具体执行上,国家有关部门不妨给予各省市相关的技术支撑,从源头打通数据壁垒,提高全国统一健康码的数据负载能力,同时防止出现因“一码通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此外,也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督问责等配套机制,明确主管、监管部门,不断提升健康码管理水平。比如,建立统一专门的投诉渠道,避免出现“乱赋码”现象。
在全国防疫一盘棋的大背景下,实现健康码全国互通,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精准防疫的应有之义。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刘昀昀
标签: 新京报:健康码全国互认 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