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趣铺娱乐网

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 这件事情太让人吃惊了

网络整理

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每月3000零花钱

一种新的身份正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全职儿女。这群年轻人褪去了「学生」的身份,又尚未被工作赋予「社会人」的标签,回到家中备考或是找工作,变成「全职儿女」。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

他们中,有的有自己的「小金库」,用来支撑自己这段时间的开销,甚至可以补贴家用;有的因为没有经济收入,便承担起了家务劳动,成了一个「住家保姆」;还有的则是主动提供情绪价值,变成了家庭关系的润滑剂,或者父母生活里的开心果……

今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但与此相对的却是就业岗位的减少。「全职儿女」也随之出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啃老」,他们有较高的学历,清晰的职业规划,但受限于近几年渐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受惠于较好的家庭条件,选择了暂时在家。

有人将「全职儿女」定义为「一种新型脱产生活方式」,它比「啃老」多了一点主动性,又比「GAP」多了一些负担,很多人享受着父母提供的安稳的生活,也面临着双重的焦虑:既有啃老的情感和经济压力,又有GAP不知何时上岸的心理压力,只能在其中寻找微妙的平衡。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

「面对大环境,母亲总让我反省自己」

邱琳24岁厦门

成为「全职儿女」两个多月了,现在在家里,「秋招」和「找工作」是我一定避免去触碰的话题。一谈到这个,我就要和父母吵架。

我本科在211学建筑设计,硕士跨专业去香港QS100读了传媒,秋招投了两个多月,六七十份简历,进了十个面试,一个offer都没有。母亲认为,我在家里随便找个四五千的工作就可以了,但在我的观念里,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尽力去大平台,往后再想往上走会非常难。但在母亲看来,这是眼高手低。

有一次,我进了一家国企的面试,HR问我,「如果你对领导分配下来的工作感到不喜欢或者不擅长,你会怎么办?」我把回答阐述给母亲听,她一听就批评我说得不好。我是一个很害怕跟别人交流得到负面反馈的人,特别在家里。这种情况多了,我宁愿缄默不言。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

其实,今年四月我刚因为疫情提前从香港回来时,和父母的关系还好。那时,我在家上网课,写论文,又找了一份本地的实习。由于小时候在公共交通上有过被性骚扰的阴影,我出门经常选择打车;面试那段时间经常喝咖啡;换季时买过几件衣服;偶尔脸上大面积爆痘时去做一次针清——慢慢地,我在读硕期间攒下的小金库被消耗殆尽,原来可以cover日常开销的实习,后来忙于秋招也结束了,结果秋招进展不顺,我在经济上也变得捉襟见肘。

我们这代人可能希望有一些精神层次的欢愉,想去看演唱会、去旅行,但父母就会觉得没必要,觉得你应该要找工作,你应该要落到实处,不应该再这样天马行空去做事情。

我已经努力改变消费习惯,化妆品也完全不买了。但每当我试探着开口跟父母寻求经济上的帮助,得到的反馈通常是,「你怎么这么能花钱,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找我们要钱?」我也曾试探着问爸爸,有没有可能每个月报销一点比如打车或者其他什么的钱,他拒绝了。

我知道,如果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绝对会很有意见。虽然我是独生女,家里也并不经济拮据。所以现在在家,我会主动承担洗碗,母亲不想做饭的时候我也会做。现在世界杯,我们家也会一起看球赛,看完大家也不怎么讲话,我多数时间是自己戴着耳机待在房间里。

邱琳在家中向外望去,能看到川流不息的马路

我们家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从小到大,我听得最多的话是「希望你更好」,言下之意就是我还不够好。母亲认为女孩子最好安逸地呆在家里,说只要我留下来工作就给我买辆车,但当我提出想去外地实习或找工作,需要获得比较大的经济支持,他们的态度常常是反对伴随着质问,「你去了其他城市能生活吗?」「赚的钱足够花吗?」「能立足能买房吗?」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

我曾在大三获得去芒果TV实习的机会,父母直接说,「为什么非要跑到长沙去,在本地找实习不好吗?」他们认为这些实习没什么用,只是我去玩。我当时很坚决,僵持了两周,最终他们松了口。后来这次实习在我跨专业申请港硕时帮助过我。但读硕期间,有一个可以去腾讯实习的机会,当我再提出想去外地,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

其实我能理解他们,我已经毕业,不能像从前学生时代一样,理所当然地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现在我需要为自己负责。我也认为我该独立。我假想过,如果我在外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资不足以支付我的房租以及日常开销时,父母给我支持的可能性并不大。在这个年纪,跟父母要钱成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不能如愿之间产生的矛盾让我压力很大。

我在家里,有时候会看着刀发愣,很想让人生重来。回顾过去,从高考考砸、专业选错开始,人生好像就不受我控制了。我是文科生,高考省里排名800左右,本来可以去985,但父亲替我选择了一所211的建筑类设计专业,现在想起来,仍然不能释怀。这可能是我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我总觉得,当你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你就要花费很多力气去挽回。

本科毕业时,我选择跨专业去读传媒,原本想着就业能顺心一些,做我喜欢的事情,却发现就业环境和我本科毕业时天差地别。我2020年毕业,随便参加了一场春招就有offer,gap一年后去读研,但2020年很多相同背景的同学进的国企,现在我再去投,入选难度很大。

现在的状况,似乎不是靠自己努力就能改变的。那是什么感觉?从小通过学习树立的自信,在秋招面前一无所有。

我状态差劲的时候就去网上发帖宣泄,发现很多人跟我的状况相似。在我看来,调侃自己是「全职儿女」的人,都是被动的。可能是因为失业,可能是暂时找不到工作,又或者是gap期间准备考公、考研、留学,被动在家待着,让父母养着。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父母主动愿意养着,他们能在家里自由自在地躺平,似乎不会认同自己是「全职儿女」。所谓的「全职」,就是要让父母感到你即使没有工作,你在家里还有其他的价值,无论是情绪上的还是劳动力方面的。

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因为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我没有工作。去做一份月收入三四千的打杂类工作,是我预想里最坏的情况。但我现在还想坚持一下,努力去一个title不求很高但不要小到没有听过的公司做第一份工作。秋招已经走到尾声,离春招还有一段时间,我最近在自学韩语,算是心态上的调节,试图把自己从负面的状态里择出来。

邱琳平时会帮母亲取快递

「父母从来没有给过找工作的压力,

反而导致我内心很过意不去」

小阿拉26岁郑州

对外说起来,我算是在澳大利亚读研,但其实去年一年都因为疫情在家里上网课。今年年初毕业,开始准备国考,我爸爸觉得,没有必要先找工作,专心复习就好,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再说,就这样,我在家里当起了「全职儿女」。

这一年,我每天都过得差不多,八九点起床,看国考的网课,把学习任务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己支配。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主要「职能」,不是承担家务,而是给爸妈提供一些情感慰藉。

爸爸有自己的企业,做贸易,妈妈不工作,照顾爸爸的生活。他们年纪都比较大,已经六十多岁了。我有一个快要四十岁的哥哥,哥哥跟爸妈之间经常会有矛盾,而且矛盾很大。大概说来,就是爸爸想培养哥哥,但是哥哥志不在此,他不想像爸爸那么累,但是现在家里的情况,需要他来承担公司的事情,但是他又承担不了……所以他和爸爸很多事情上是有分歧和争执的。

我和哥哥之间也有一些矛盾。几年前,我曾经因为家里的这些事情,加上学业上的压力,抑郁过一段时间。也许是因为哥哥觉得爸爸偏心我吧,那段时间,他和嫂子老是不经意地跟我说一些话,类似「爸爸对你的好都是虚假的」、「家里是重男轻女的,他们生你是因为怕我太孤单了」,我嫂子甚至说过:「我希望你在国外找一个男朋友,在国外结婚就行了,我们会把爸爸妈妈照顾好的。」当时这些话挺影响我的,一度有些失控,后来才慢慢走出来。

我逐渐也理解了家里的很多事情,理解了爸爸妈妈的状态,他们的生活里长时间只有工作和争吵,也很压抑,他们希望能跟我聊一聊,如果跟我再不说的话,他们就实在没有人可以讲了。我意识到这件事之后,会主动去找他们聊天,主动去调节爸妈(的情绪),说哥哥可能没有那个意思,你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嘛,毕竟哥哥现在儿女双全,家庭美满,没有让你们过多担心,并不像很多他的同龄人一样在外面不务正业,哥哥能这样,你们做父母的已经很成功了……就这样来安慰他们。

我是家里最年轻的,生活是充满年轻和向上的色彩的,所以我希望也能把这些分享给他们,让他们感觉自己并不老,也没有和时代脱轨。我什么都会和他们分享,哪怕出去吃了一个特别好吃的东西,做了一个特别好看的美甲。我爸说,能看见我就是他每天最高兴的事情。

小阿拉与家人一起吃饭

标签: 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主动做饭弥补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