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神舟十五号乘组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对航天器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会大幅增加。
除日常维护照料空间站外,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他们将实施3到4次出舱活动,完成梦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和载荷暴露平台设备安装等工作,将验证货物气闸舱出舱工作模式,与地面协同完成6次货物出舱任务,将开展常态化的平台测试、维护及站务管理工作,以及在轨健康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等工作。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5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当然,神舟十五号乘组还将在中国空间站首次迎接“新年”。
图源: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空间站组合体将首次形成最大构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将以独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具体来说,天和核心舱负责空间站平台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并作为目标飞行器支持来访飞行器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问天实验舱则可以对天和核心舱平台功能进行系统级备份,能够在应急情况下整体接管空间站。而梦天实验舱则具备平台重要功能和关键设备的备份能力。
按照空间站“1+1+1=1”的核心设计理念,三舱最终将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2023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执行任务
未来,还将有更多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更多工作。明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陆续奔赴太空,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也已经启动,将选拔12-14名预备航天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按照任务安排,今后每年至少要有两个三人乘组执行任务。杨利伟表示,现在除了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正在轮换飞行任务外,明年第三批航天员也将陆续奔赴太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0年10月宣布确定人选,共有17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性航天员入选。这18人分别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
未来,载人航天还将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高级工程师肖莉表示,我们从空间站建设之初的理念就是“建站为应用”,这个应用从广义角度说还是很广泛的,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为了科学发展。这也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需要。
未来,三仓组合体可以达到25个科学实验机柜的规模,并且都是技术先进、瞄准前沿科学问题的。未来空间站建成之后转入应用阶段,将对外分阶段发布项目征集,已经建立很完备的科学应用规划体系,有实验机柜基础设施的配套、实验项目的遴选和推举机制。未来,通过国家的空间实验室,产生一批有质量的、国际领先的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一定会越走越远,目前也在研制新型载人火箭和载人飞船,在可重复使用、低成本、提升性能和能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研制工作。明后年还将发射巡天光学望远镜,这是一个可以自主飞行的天文届翘首期盼的设备,能观测的场域达到42%左右,性能先进,同时它还可以停靠到空间站上进行模块升级,或者推进剂的补加和维修维护的工作。
标签: 出差6人组如何同时吃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