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趣铺娱乐网

业内:核酸检测产业没有未来 具体情况是什么?

网络整理

医疗检测方向的资深投资人曾鸥(化名)指出,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审批权往往下放在地方,导致审批决策分散。为了控制医学检测机构无序扩张,有些城市(如上海)会进行总体把控,“但在更多的城市里,并没有如此管理,存在着无序和混乱。”

骑虎难下的一年

仅是今年,被公开的核酸造假已达至少7起。

自1月份郑州金域医学负责人“引起新冠病毒传播”开始,这个疫情后急遽膨胀的行业,丑态百出。

一些实验室检出阳性却故意隐瞒不报,或出具假阳性报告;一些超能力承揽业务,拖延报告出具时间;还有实验室扩充原始监测数据,稀释检测样本,试图降低成本。

投资人曾鸥表示,疫情期间爆出的核酸检测行业的问题,最为严重的依次是:检测结果不准确或干脆造假、检测机构的各种合规问题、以及检测机构的准入和资质问题。

有媒体统计,今年6月~7月间,不少省份进行了核酸机构的大排查,数据显示有250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其中不乏一批知名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而随着时间推移,核酸产业已从两年前爆发式的造富神话,走到了强弩之末。从最开始做一次自费核酸200元的价格,到10混1最高收费不超过2.6元/人次,政府集采后核酸采样价格的大跳水,直接冲击了整个产业链。

为了在不断摊薄的利润中捞到最后一桶金,曾高歌猛进冲进行业的下游服务商,乱象肇生。

深圳某公司一位负责核酸业务的管理者赵斌(化名)告诉八点健闻,集采过后,目前利润高的主要是出口型企业,其次是上游做试剂耗材的原料厂商,而下游做检测服务的利润最低,不仅要承担巨额应收账款,还得贷款支付工资、试剂耗材等费用。

标签: 业内:核酸检测产业没有未来